source : Bignose hair salon
洗頭是件再日常不過的小事,多半夾帶在每天的沐浴程序中,甚至對於多數人來說,「洗頭」的意義僅止於清潔,更是生活中的制式化流程。但既然我們自己在家就能洗頭,且市面上也有琳瑯滿目的洗護髮品可供選擇,為什麼還需要去髮廊洗頭呢?
source : Oleskandra Biliak
其實,專業髮廊的洗髮服務強調的不僅是清潔,還包括紓壓、吹整造型與髮肌教育。我們可以透過專業洗髮服務,更了解自己的頭皮與髮質屬性,找出適合自己的洗髮產品。髮型師也會依據經驗傳授快速、正確、不傷髮肌的洗髮與吹整技巧。因此,到髮廊洗頭不只是享受,更是一種「學習」:學會正確的清潔方式、學習有智慧地挑選產品。
source : Top Hair Design
說實在的,近年由於物料成本上漲、房租地價增漲,讓台灣多數髮廊的服務價位也不斷調升。過去150元至200元就可以洗一顆頭,如今髮廊洗髮消費平均350元至500元不等,甚至依照髮型師經驗值、髮廊定位、療程複雜度,更會產生顯著價差。這裡也提醒,不想被價格綁架,探店洗頭之前務必謹慎,以下整理出 5 大髮廊定價邏輯,幫助你避免價格踩雷。
source : FOUR Hair Café
現在許多髮型師不再依附單一髮廊,而是強調個人經營。明星御用、品牌簽約,甚至經驗值和知名度,都成為髮型師提高身價與服務售價的條件。因此許多髮廊洗髮項目會寫:「xxx元up」意指價格會依髮型師的段位有所浮動(價格落差可能從300元至1,000元),建議預約前事先確認為你服務的髮型師是哪一位。
source : Sinliya
為了在雙北地區髮廊戰場中存活,近年的髮廊各個以造型風格、特色服務、裝潢環境提高消費者的回頭率。這也促使,基礎洗髮的價位懸殊,讓人摸不著頭緒。其實,要在初次探店、尚未釐清價目表之前判定髮廊的價位區間,可以從兩個面向觀察。
source : Whenever Hair Salon
第一點:空間裝潢。越有設計感、越花俏、有風格的髮廊空間,多半價位不會太親民,價位大概會落在中價至中高價,原因可能是裝潢提高了營運成本,也或許是髮廊對於自身品牌定位有堅持。第二點:是否有明星背書。認識一間髮廊前,可以事先從店家的Instagram觀察:是否曾有哪位明星是熟客?明星的地位?又或者有哪位當紅髮型師是當家招牌。髮廊知名度往往也是洗髮、造型服務價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source : Oribe
洗髮服務不再只局限於清潔,如今消費者重視紓壓、享受,髮廊也衍伸出多樣化的療程選項。從事前的肩頸按摩、頭皮SPA、頭皮淨化療程,到後續護髮程序的複雜度,依照每間髮廊設計的洗髮服務流程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價差。當你發現某間髮廊的洗髮價格比它間都高,建議可以進一步詢問:洗髮項目的內容有甚麼?時長多長?使用的髮品品牌為何?接著再判斷這樣的服務內容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是否符合個人預算與需求?保持理性消費,不盲從跟風,才不會被網友推薦、話題風向等行銷話術牽著鼻子走。
source : 萃CUI
對於多數髮廊來說,「洗髮服務」是項吃力不討好的賠本生意。無法穩定回流客、難以提高價格收入,更難有額外的服務抽成,因此雙北地區有部分髮廊沒有提供「基礎洗髮」服務項目。除了直接捨棄單純洗髮的項目之外,也有大部分髮廊會將「剪髮與洗髮」兩項服務結合,以組合價銷售。而這樣的組合型售價就可能藏著更多不可控的價格浮動!髮廊多半會以「剪髮」的價格為基準,而剪髮定價又會依設計師段位而不同(最低400元最高2,000元),接著再累加上微薄的洗髮服務成本,層層堆壘下的價格常會讓人嚇出一身冷汗。
source : Found Hair
最後一項定價方式,也可以說是髮廊偷偷佈設的陷阱!入店消費前千萬要小心!許多髮廊為了要從洗髮服務中多賺一點,會採用「累加式」售價手段。「累加式售價」的概念在於,將清潔、護髮、吹整造型等服務流程分開計費,定價變動性更大,累計總額驚人。若發現髮廊基礎洗髮價格與其他造型服務價位落差較大,建議可以試探性詢問:是否有護髮流程?後續的造型程序是否完整?否則很可能遇到,洗頭洗到一半突然問你要不要加價護髮?吹整到一半才說需要加價才有完整的造型服務等強迫消費的尷尬情況,進退兩難。
*文中所用圖片僅為示意,與實際店家內容無關。
2025南韓最美女演員Top10!宋慧喬、金智媛、秀智、蔡秀彬持續霸榜,Jisoo竟跌出榜外?
植物性才安心?春夏溫和「美白精華」7款:品木宣言、倩碧專為敏感肌打造
加入Bella儂儂 LINE好友,接收流行時尚新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