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_PUBLIC_ENV_VARIABLE":"production","NEXT_PUBLIC_MEMBER_API_URL":"https://member.uniopen.com/api","NEXT_PUBLIC_WEATHER_URL":"https://weather.uniopen.com/api/","NEXT_PUBLIC_NEWS_URL":"https://news.uniopen.com/api/v1","NEXT_PUBLIC_NEWS_URL_V2":"https://news.uniopen.com/api/news/v2","NEXT_PUBLIC_EC_URL":"https://ec.uniopen.com/api/ecsearch/v1","NEXT_PUBLIC_MAP_EC_URL":"https://ec.uniopen.com/api/location/v1","NEXT_PUBLIC_MEDIA_URL":"https://media.uniopen.com/api/media","NEXT_PUBLIC_MARKET_URL":"https://marketing-campaign.uniopen.com","NEXT_PUBLIC_POLL_URL":"https://opinion.uniopen.com","NEXT_PUBLIC_CLOUD_URL":"https://cdn.uniopen.com","NEXT_PUBLIC_TOKEN_URL":"https://token.uniopen.com/api/token/v1","NEXT_PUBLIC_STATIC_FILES_URL":"https://cdn.uniopen.com","NEXT_PUBLIC_SENTRY_DSN":"https://a91eeddd48025a0f8030520c64b18c89@o4507059996393472.ingest.us.sentry.io/4507377714397184","NEXT_PUBLIC_GOOGLE_ANALYTICS":"G-D7YPL3Y8C4","NEXT_PUBLIC_GOOGLE_TAG_MANAGER":"GTM-T4NGDMBF","NEXT_PUBLIC_POINT_URL":"https://opwalls.sp88.tw/hub","NEXT_PUBLIC_SITE_DOMAIN":"https://www.uniopen.com","NEXT_PUBLIC_SOCIAL_URL":"https://social-api.uniopen.com/story/v2","NEXT_PUBLIC_RE_CAPTCHA_KEY":"6LdE2_AqAAAAAN3IGh19-ebdk2dajkNyAyQ6ndke"}歡迎來到 uniopen新聞 - 享生活
新北美術館典藏研究展 重現城市文化記憶
authorLogo
NOWnews今日新聞
2025/04/12 | 4分鐘閱讀
[NOWnews今日新聞] 新北市美術館即將於4月25日正式開館,四大開館展之一的「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由策展人白適銘、共同策展人鄒婷策劃,透過館藏回溯新北市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脈絡,展現城市共同體的成長軌跡。本次展覽以「自然/風景/邊界」及「人文/記憶/城市共同體」兩大子題,邀請觀眾一同感受新北市的豐富文化與藝術發展。展覽中展出洪瑞麟、林壽宇、張照堂、吳瑪悧、唐唐發等45組藝術家的代表作,透過不同媒材與創作手法,描繪城市景象與在地生活。
▲新北市美術館開館展之一的「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透過不同媒材與創作手法,描繪城市景象與在地生活。(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新北市美術館開館展之一的「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透過不同媒材與創作手法,描繪城市景象與在地生活。(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藝術家視角中的文化縮影

洪瑞麟的油畫作品《淡水風光》,透過色塊筆觸的堆疊,生動展現了淡水的獨特景觀,高低錯落的房舍與河港的浪漫風情,畫面色彩明朗鮮豔,中景河畔的椰子樹與遠景山巒間的紫色雲彩,共同營造出傍晚時分的靜謐氛圍。這幅作品不僅展現了洪瑞麟對自然景致的敏銳觀察,也反映了淡水在臺灣藝術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地位。

唐唐發的《芭蕉菜奇雅》則透過寫實又充滿趣味性的手法,呈現傳統市場攤販的熱鬧景象。作品結合木桌、鐵鉤、帆布、菜籃等現成物,以及仿製生鮮魚肉、蔬果的繪畫,營造出逼真的市場攤販。此系列源自藝術家自2014年展開的「市場擺攤計畫」,他將藝術帶入傳統市場,以擬真的生鮮繪畫擺設於攤位,邀請觀眾觀賞交流,模糊藝術與日常生活的界線,讓藝術真正融入市井文化。

▲唐唐發《芭蕉菜奇雅》以及仿製生鮮魚肉、蔬果的繪畫,營造出逼真的市場攤販。(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唐唐發《芭蕉菜奇雅》以及仿製生鮮魚肉、蔬果的繪畫,營造出逼真的市場攤販。(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吳瑪悧的《重建一立方公分土地 需要100年》則是一件關懷環境的裝置藝術作品。藝術家以數組90公分高的木夾容器排列於展場地面,形成「重建1cm³土地需要100年時間」的字樣造型,並填滿培養土。觀眾步入展區時,能沿著斜升的文字角度閱讀這段發人深省的信息。作品不僅拓寬了雕塑的定義,也提醒人們珍惜土地資源,喚起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吳瑪悧的《重建一立方公分土地 需要100年》則是一件關懷環境的裝置藝術作品。藝術家以數組90公分高的木夾容器排列於展場地面,形成「重建1cm³土地需要100年時間」的字樣造型,並填滿培養土。(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吳瑪悧的《重建一立方公分土地 需要100年》則是一件關懷環境的裝置藝術作品。藝術家以數組90公分高的木夾容器排列於展場地面,形成「重建1cm³土地需要100年時間」的字樣造型,並填滿培養土。(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多元媒材交錯 展現藝術無限可能

「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的策展手法強調多媒材的交錯運用,透過平面、立體、裝置及影像等作品交織呈現,讓觀眾體驗藝術的多重面向。展覽不僅展現藝術家對城市記憶的詮釋,也帶領觀眾回顧自身與土地的連結,感受新北市豐富多元的文化歷史。

新北市美術館將於4月25日正式開館,除了「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外,還將推出其他三大開館展覽,帶領觀眾深入探索藝術的多元樣貌。誠摯邀請民眾一同開啟屬於這座城市的全新藝術篇章。

消息來源:NOWnews今日新聞

延伸閱讀:

0

熱門新聞
熱門標籤
下一個分類: